当前位置: 公益项目
山西晋国博物馆:可与秦始皇兵马俑比肩的历史遗迹
发布时间:2014-5-6 20:19:52 来源: 山西省文物局

2014-05-06 10:55:00   来源:三晋都市报 

\

  2014年的6月14日是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这一天,经过三代考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投资近2亿、建设工期5年,依托曲沃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建设的山西首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我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文化平台的晋国博物馆将撩开它神秘的面纱。届时,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山西省主会场活动将在此同期举行,辉煌的晋国历史将以全新的面貌,傲然展现在世人面前。

  即将展示于世人面前的晋国博物馆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将在里面看到什么?这座博物馆于晋文化、于山西、甚至于中国考古界的意义何在?

  用文物和遗迹解读历史

  2009年8月31日,晋国博物馆正式动工兴建,博物馆占地220余亩,设计为晋国历史展厅、遗址发掘史展厅和遗址保护展厅三大展厅。

  “晋国博物馆从谋划到建成历时20余年。它是山西第一座大型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第一座完整展示晋国历史文化风貌的博物馆,目的在于还原晋侯墓葬历史现状,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通过展厅内文字、图片、实物的说明,展现‘晋文化’的全貌和特征,承担着传承、传播晋文化的重大使命。”负责该工程的原曲沃县文物旅游局局长孙永和说。

  进入晋国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长10米、高宽各8米的大型晋国车马出征群雕。这组群雕中间一位是晋国国君,国君的左右两侧是四匹拉着马车的战马,遵循了古代“天子六驾,诸侯四驾”的等级制度。这组石雕名叫“晋魂”,寓意晋国的繁荣强盛。

  “晋魂”北面的东西两侧,是两堵宽70米、高3米的文化墙,东文化墙是晋国历史上的成语典故,西文化墙是晋国历史大事记。文化墙的中间是圆形的下沉广场。下沉广场上镶着一个直径为6米的篆体“晋”字,围着广场从西南到东北依次是序厅、展示大厅、临时展厅以及历史发掘长廊。

  从西南的一个门口进入,首先是序厅,序厅的主要功能是用图片的形式,介绍整个博物馆。穿过序厅便来到了晋国文化展示大厅,主要是展示墓地出土的文物。晋国从兴到衰,长达600多年,其辉煌即所谓的称霸春秋时期达150多年。开馆后,人们将会在此看到1000余件出土的珍贵文物。

  展示大厅之后是一个临时展厅,再后是历史发掘长廊。该长廊集中展示了考古人的生动故事。从上个世纪 50年代末开始直到2007年,曲村——天马遗址从调查到发掘(含侯马新田晋国遗址),到研究,历经半个多世纪,先后对遗址进行了近20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前后参与者据不完全统计有500人次左右。

  穿过历史发掘长廊,你就来到了博物馆核心区——遗址保护大厅。

  到目前为止,晋国38代晋侯、晋公中,已发现并发掘了9代晋侯墓,即晋侯燮父、晋武侯宁族、晋成侯服人、晋厉侯福、晋靖侯宜臼、晋厘侯司徒、晋献侯苏、晋穆侯费壬、晋文侯仇。这些晋侯墓除晋穆侯有两位夫人陪葬外,其余8位晋侯都是一个夫人陪葬。

  进入遗址保护大厅,首先看到的是车马坑。车马坑东西长21米,南北宽15米,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商周时期最大的车马坑。与陕西兵马俑的陶马陶俑不同,这个比秦兵马俑早600多年的车马坑里的车马,均是真车真马,车子摆放整齐有序,车辀向东。48辆晋献侯生前使用过的战车、生活用车及礼仪用车自西向东排列紧密,均为木车,由轮、轴、舆、独辀、衡和轭组成。车上各部位青铜构件多未拆卸。坑中的车和马是隔开的,中间有横梁,东边是105匹马。

  车马坑的西侧是晋献侯墓,往西依次是晋穆侯的车马坑、64号晋穆侯墓以及63号夫人墓和62号夫人墓。在晋穆侯墓的北边是晋靖侯墓,这是遗址中唯一头朝南的墓葬。在最大车马坑的东边是第一代晋侯夑父的墓葬,这是遗址中目前发现最深的墓葬。

  晋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3393平方米,预算投资9770万元,预计建设工期为三年,应当于2012年6月正式开放。然而在施工中发现,图纸设计时存在一定误差,因资金短缺导致建设缓慢。2012年11月27日,省发改委调整晋国博物馆可研报告,调整总投资为1.98亿元。

  神秘的次夫人和超豪华的玉组配

  目前,晋侯墓出土的1.2万余件珍贵文物,部分已经陈列在省博物院,成为省博物院“晋国霸业”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国博物馆对外开放需展出的文物约1000件,目前曲沃县文物旅游局已向省文物局提交了1000多件申请展品目录,待审批。

  对晋侯墓出土文物了解的人,多会谈及“鸟尊、晋侯苏编钟和玉组配”。这三件珍贵的出土文物已入选了国家文物局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其中,晋侯苏编钟16枚中的14枚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并成为“镇馆之宝”,另外2枚编钟、鸟尊及玉组配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已成为“镇院之宝”。省博物院从建院之初,就将晋侯鸟尊作为博物院的标志物。

  2000年,鸟尊出土于晋侯墓地第一代晋侯燮父114号墓,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周礼•春官•司尊彝》记载古代祭祀礼器中有所谓的“六尊六彝”,“鸟彝”即为其一。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鸟尊确为宗庙礼器。

  被誉为中华珍宝的晋侯苏编钟是晋侯墓地出土的一组编钟,其中14枚流散香港,1992年12月由上海博物馆抢救回来,另2枚出土于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山西博物院联合发掘的8号墓。有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铭文叙述了周王三十三年,周王亲征东国、南国。晋侯稣钟铭文记载的这场战争,史籍中无从查考,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

  玉组佩出土于晋国历史上第八代晋侯——晋穆侯的次夫人墓中。在晋侯墓地9组19座晋侯墓群中,除唯一的一处次夫人墓葬外,都是一夫一妻。第62、63、64号墓是晋侯墓地仅见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式。64号墓主为晋穆侯,62、63号墓分别为其夫人和次夫人之墓。

  就在这座次夫人墓葬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整个墓地最大的玉礼器组合——那套长2米有余的超豪华组合的玉组佩,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料珠、玛瑙管等各种珍贵玉饰共204件串联而成,工艺精湛,庄重典雅,令人叹为观止。组佩中仅玉璜的数量就达到45件,可以说它将中国历史上的多璜组玉佩的形制推向了极致,被考古界评为国宝级文物。整组玉佩结构之复杂、组合之规整、纹饰之精湛,令人不由对主人生前佩戴它时雍容华贵的模样浮想联翩。

  这是怎样的一位次夫人,不仅可以入葬晋侯墓地,还能拥有如此奢华的随葬品?在西周,等级明确、礼法森严。然而她却是晋侯墓地里唯一一个以妾的身份入葬王侯墓地的人。这位次夫人的墓中随葬品多达4280余件,仅玉器就达800多件,就连在当时作为权力象征的玉戈也有12件之多。这样的随葬规模,连她的夫君晋穆侯本人的墓葬也显得逊色许多。

  从随葬品的一对铜壶的铭文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杨姞”这个名字。据推测,杨是西周位于今洪洞一带的小国,杨姞当是由杨国嫁到晋国的贵族女子,不是晋穆侯的正室。然而她却是晋侯墓地里唯一以妾的身份入葬王侯墓地的人,而且随葬规模远远超过穆侯夫人,甚至连晋穆侯本人的墓葬也显得逊色许多。这样的一位次夫人,不由让人对她的身世谜题以及其时晋国与杨国,乃至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产生了无数的遐想。

  晋侯墓解开千古之疑

  晋国,以晋水而得名。从风水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晋国博物馆所在的曲村——天马遗址,北有桥山为靠,南有绛山作照,前有绵岭作案,汾、浍相交,晋水环绕,表里山河,形胜天下,这种生态自然环境,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人居景观,也是晋国文化重要的生态文化资源。晋国博物馆的落成和开放,不仅对于素以古建筑保护展示为优势的山西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更是山西大遗址保护和展示的创新。

  随着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关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的千古之谜正在被一一揭开。“晋”这个国号,一直沿用了近900年。人们耳熟能详的晋国起源的故事,来自《吕氏春秋》中的“桐叶封地”,周成王姬诵和弟弟姬虞一起玩的“过家家”,随手捡起的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造就了“天子无戏言”,也直接促成了姬虞受封于周公刚刚带兵平叛结束的唐。如此儿戏般的分封未必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但“唐”这块土地,正是从虞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开端。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继位,燮父把都城建在了晋水,一个叫“晋”的国家从此载入史册。

  公元前453年,晋国内部赵、魏、韩三家实力强大的卿瓜分晋国政权。50年后,赵、魏、韩三家被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为诸侯。公元前376年,最后一任晋国国君晋静公被废为庶人,晋国彻底消亡。晋国由三晋继承,之后直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三晋的历史又延绵了200余年。三国分晋,是中国历史上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很多学者坚持认为,三国分晋就是中国春秋时期结束、进入战国时期的开始。

  西周时期的晋国,史料阙如,晋侯墓地和大量其他晋国遗存的发现,对从事晋文化、晋国史乃至西周史、先秦史研究的学者来说,是一座宝库。晋侯墓地的9组19座墓葬,从西周早期偏晚延续至春秋初年,在西周各诸侯国中还是少见。有考古专家表示,出土的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为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实物见证。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离开晋国和晋侯墓地的发现,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古之晋国,从其始封至今已经3000年了。它的起点在哪里?它的始封地又在何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直至上世纪末,“曲村——天马遗址”横空出世,方才揭开了这个谜。曲沃,就是晋国的起点,就是晋国的始封地,是真正的三晋之源。

  对晋国的关注,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随着山西考古机构的设立,考古工作者开始主动调查晋国与三晋的遗址、城址、墓葬等。侯马古为新田,是晋国后期都城所在地。1955年,配合侯马的基本建设工程,山西文管会派专人做考古调查,发现大量建筑遗址、祭祀坑和古城址。1960年,晋国作坊铸铜遗址被发现,引起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从该年至1963年,以中央有关研究单位和山西考古机构人员为主,又从全国10余省抽调考古人员,展开首次全国考古工作大会战。1965年底,侯马秦村西北发现的“侯马盟书”震惊世界。上世纪70年代后,关于古晋国的考古一路高歌,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遗存范围扩大到太原、忻州、朔州等地。

  然而就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少数不法之徒默诵着“要想富,盗古墓,一夜变成万元户”的歪门“致富经”,昼伏夜出,四处搜寻,盗挖古墓。一时间,探孔遍野皆是,盗洞随处可见。1992年,曲村——天马遗址遭到大肆盗掘。疯狂的盗贼在墓葬顶部打洞后,填放烈性炸药引爆。土渣飞迸,大批“宝物”被抛出坑外。盗墓者在坑内外一番劫掠,将所得“宝物”装入大型汽车或拖拉机拉走。鉴于事态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在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后,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对墓地进行了数次抢救性发掘。

  同一年,考古工作人员在对一处被盗墓葬进行清理时发现了一条墓道,凭借经验,大家猜测:墓主身份不一般,极有可能是一位国君。直到有一天,探访底部挖掘的队员发现了一件铜鼎。待众人将鼎移出带回曲村镇驻地,借着灯光观看时,他们在斑驳铜锈下面竟然发现有一行铭文。经过几位专家查阅史料辨认,最终在铭文中发现了一个“稣”字,这与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晋侯稣”完全吻合。

  当时,专家通过测定墓葬中的含碳样品,得知“稣”的去世年代在公元前830年和前798年之间,与《史记•晋世家》所记载的“公元前812年在位的晋侯”相吻合,也就说明“稣”就是后来的晋献侯。鼎的发现再次证明了晋侯墓葬的存在。至此,久为考古和历史学界关注和期盼的晋侯墓地终于被发现。

  1995年,以郭百万、郭千万为首的36名不法盗墓分子被公安机关逮捕,10人被枪决。恶性盗掘情况才得以制止。

  从1992年到2007年,经过9次大规模发掘。考古人员发掘出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共1.2万余件,九代19位晋国诸侯及夫人墓葬,10座车马坑,以及各时期房屋、陶窑、祭祀坑等。1992年、1993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考古价值和文化价值轰动全国、震惊世界。

  然而,这些仅仅还是冰山一角。根据地面勘察和钻探调查资料推测,目前发掘的墓葬面积大概只有整个墓葬的1/35,该遗址中的西周、春秋时期墓葬总数可能超过20000座。


版权所有:山西省明道文物保护基金会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千峰南路81号 邮编:0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