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晋名胜
山西 博物馆/纪念馆
发布时间:2014-5-6 19:30:56 来源: 山西省文物局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位于山西兴县蔡家崖乡,建于1962年。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馆址是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原为爱国人士牛友兰先生的宅院和花园,分三个套院,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作为晋绥首府,晋绥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贺龙、关向应、林枫、续范亭、李井泉、吕正操、周士第、牛荫冠等长期生活和战斗在这里。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赴西柏坡时曾路居这里。纪念馆现存“领袖路居旧居”、“晋绥干部会议会址(晋绥军区礼堂旧址)”、“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旧址”、六柳亭等,此外还有贺龙元帅汉白玉雕像。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藏文物4300件,主要为抗日战争以来的版本文献和近现代文物实物及照片。纪念馆展厅面积1050平方米,共分七个展室,举办有“晋绥边区革命斗争史陈列”、“毛主席在蔡家崖革命活动纪念展览”、“贺龙同志生平事迹展”等。出版有《晋绥边区人物春秋》、《晋绥爱国民主人士牛友兰》等书籍。协助拍摄过多部专题片、记录片和教育片。是省、市、县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基地。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西省定襄河边民俗馆

位于定襄县河边镇阎锡山旧居内,1989年6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阎锡山旧居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旧中国最大的官僚私邸之一,始建于1913年, 1937年抗战爆发前停工。总面积约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现存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穿心院、东花园、西花园、慈幼院等27座院落,700多间房屋。整体建筑庞大恢宏,错落有致,有民间四合庭院,有典雅亭台楼阁,有古朴砖石窑洞,还有新奇仿欧建筑,融民间与官方、中国与西洋建筑风格于一体,显示出别具一格的文化美学价值,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俗馆库房面积4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余件,既有历史文物,也有近现代文物,还有民俗文物。民俗馆内设有民间剪纸、雕刻、刺绣、饮食、服饰、礼仪等90多个反映晋北民俗风情的展厅以及10多处再现当年发生在阎府的重大事件的展院,展览面积4000余平方米。

    馆内现设办公室、陈列制作部、旅游接待部、旅游产品开发部、文物保卫部、资料研究部、后勤管理部等部门。先后出版有《晋北民俗文化》丛书(10卷)、《民间百业图说》、《定襄文丛》等书刊,在省级以上刊物和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和宣读论文近50篇。


太谷县三多堂博物馆

位于太谷县西南5公里北洸乡北洸村曹家大院,1995年10月建馆并对外开放。

    明清时期晋商巨富曹氏家族在极盛之时,建起富丽堂皇的宅院,以“福、禄、寿、禧”四大院为代表,现存三多堂为一幢“寿”字型宅院,三多意为“福多、子多、寿多”,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积10638平方米,建筑面积6348平方米,由内宅和外宅两部分组成,15个小院,有房屋277间,建筑形似城堡,规模宏大,南北融通,厚重古朴,结构独特,布局紧凑,在晋商宅院中颇具代表性,真实反映出晋商一族的经济实力。

    馆藏文物以明清家具、瓷器、赵铁山书法作品为主要收藏。博物馆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基本陈列有“曹家经商史”,反映了晋商曹家从艰苦创业、创造辉煌到走向衰落的过程;“明清家具陈列”展出清代“百寿大屏风”等400余件家具;“馆藏瓷器陈列”展出明清瓷器200余件;此外还有“馆藏珍品陈列”以及“赵铁山书法陈列”等。博物馆设有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导游科和保卫科,出版有《三多堂》一书和《晋商宅院•曹家》画册。


榆社化石博物馆

位于县城迎春南路,1983年7月兴建。榆社是闻名中外的“化石之乡”,境内蕴藏着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以丰富的新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其数量多,种类全,地层连续时间长,为世界之最,故有“哺乳动物化石宝库”的美称,已成为研究新生代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基地。1961年3月18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古脊椎动物化石重点保护区”。

    2006年县委、县政府对博物馆进行了改扩建,新建后的博物馆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60平方米,展厅面积1280平方米,库房面积300平方米。馆藏化石1000余件,是研究700万年至100万年前榆社盆地古地理、古气候及生物进化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馆内有基本陈列“古脊椎动物化石展”。此外,该馆还收藏有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尤以唐代前后的佛教造像最为突出。

    博物馆分设办公室、财务科、保卫科、群工部等机构。200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票号博物馆

 位于平遥县西大街日升昌票号旧址,1995年10月18日建馆开放。

    日升昌票号前身为“西裕成”颜料庄,财东李大全和掌柜雷履泰于清道光三年出资30万两银改营,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创立后,大胆创新,以诚信为本,并采取了一套严密的经营管理体系,在汇票上实行认票不认人的作法,采用汉字密码、水印等防伪措施;在用人上,实行经理负责制、聘任制、股份制等制度,形成一种专业化、网络化的货币汇兑机制,使得业务迅速发展,汇兑对象从工商铺户扩大到官府豪绅,举凡军饷、政府赔款、丁粮厘金、赋税等都从票号过局,自咸丰年间到光绪末年达到鼎盛,在全国设有35个分号,有时年汇兑总额高达3800万两。同时,日升昌的兴盛,带动一大批巨商大贾投资票号,山西一度出现了43家票号,分为祁县、太谷、平遥三大帮,在全国的通都大邑,远到日本、朝鲜等,都设有分号,在当时的中国金融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山西创造了数以亿计的财富。

    票号博物馆占地面积1963平方米,建筑面积2414平方米,三进院落,100余间房屋。馆藏文物以反映票号内容的帐本、信稿、印章等为特色收藏品,此外还收藏有字画、瓷器等。展厅面积1364平方米,以珍贵的实物、资料、图板、蜡像模型、小场景复原相结合的陈展方式,重点展示日升昌票号从兴起,经历辉煌,到走向衰落的发展历程以及日升昌票号完整的经营业务,是人们直观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早期金融史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内设办公室、保卫部、服务部、讲解部、保管部等机构。编辑出版有《日升昌票号》等书籍。


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

位于山西省祁县东大街渠家大院内。1996年9月22日建成对外开放,隶属于祁县文物旅游局。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著名晋商渠氏家族宅院,当年在县城内建有40个院座,人称“渠半城”。大院分为石雕栏杆院、五进式穿堂院、牌楼院、戏台院等,错落有序,宏伟庄严,砖雕、木雕、石雕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为北方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

    博物馆馆藏文物400件,以字画、明清家具、钱币为重点收藏。馆内陈列分为“晋商纵览”、“著名商号”、“巨商大贾”、“爱国义举”、“商界盛事”、“晋商与晋剧”、“渠氏家庭”、“晋商茶庄”、“晋商镖局”等系列,49个展室,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晋商文化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晋商的辉煌历史。博物馆内设办公室、财务室、保卫科、保管科、群工部等机构。博物馆还接待拍摄了《昌晋源票号》、《于成龙》、《龙城正月》等影视剧。200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位于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乔家大院,1985年开始筹建,1986年11月1日对外开放。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是清代著名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乾隆20年(1755年),以后有两次增修,于民国十年后形成一座宏伟的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大院占地面积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院落布局为双“喜”字型,分6个院落,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外围是封闭的砖墙,上层是女儿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全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砖瓦磨合,斗拱飞檐;砖雕、木雕、石雕图案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寓意深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誉为“北方清代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库房面积240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余件,以明清瓷器、书画、丝绣、家具等为重要收藏。展厅面积3000余平方米,以反映山西中部地区清末民初汉民族的农事习俗、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生礼仪等民俗和乔家经商史迹为主要陈列。

    博物馆内设办公室、研究室、陈列部、保管部、保卫科、财务室。发表的论文资料有《祁县民居建筑习俗浅谈》、《民俗旅游胜地——乔家大院》等。《大红灯笼高高挂》、《昌晋源票号》等30余部影视剧在此拍摄。自开馆以来,接待国内外游客900多万人,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晋城博物馆

位于晋城市凤台东街与东环路交叉口,2002年12月28日建成开馆,隶属于晋城市旅游文物局。博物馆为现代建筑,外观采用传统建筑的重檐、翼角模式,四角攒尖玻璃屋顶。占地1.6公顷,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总投资1641万元。博物馆现存文物20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200余件,最具地方特色的馆藏文物是历代陶俑和明清两代琉璃侍俑和明器。该馆现有基本陈列“太行魂——晋城古代文明展”,分为三个专题,分别是“历史撷英”、“长平之战”、“出土侍俑”。“历史撷英”采用以点带面的展览手法,介绍了晋城历史的起源、宗教、戏曲、历史名人等;“长平之战”利用场景模型和现代化的四维动感影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整个战争的惨烈过程,是最有吸引力和欣赏性的部分,是整个展览的重点;“出土侍俑”则展出了该馆最有价值的各类侍俑。2005年该展览荣获“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开馆以来还举办过“海洋珍稀动物展”、“珐华艺术展”、“晋城市城市规划展”等10余个临时展览。馆内现设办公室、保卫部、群工部、保管研究部和展览服务中心等机构。

丁村民俗博物馆

位于襄汾县城关镇丁村明清民宅。1985年11月10日开馆,是我国建立时间较早的民俗博物馆,隶属于临汾市文物局。丁村明清民宅是我国北方以四合院为格局的民宅,现保存较好的有40座院落。分为北院、中院、南院和西北院四大组,据建房题记,北院以明代建筑为主,中院为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为多,南院以道光、咸丰时期为首,西北院为乾隆、嘉庆时期所筑。丁村民居风格典雅,时代特征鲜明,是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佳作,对研究民间建筑及民俗学具有重要价值。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藏有文物11000余件,以明清字画、瓷器、家具为主,其中珍贵文物70余件。博物馆利用丁村民居中院做展室,面积3500平方米,又分为七个小展院。一、二院展出晋南民间历代相承的岁时节令习俗;三、四、五院展出婚丧嫁娶、人生礼仪等内容;六、七院展出晋南地区广为流传的刺绣、剪纸、木板画等工艺品以及歌舞、小戏、木偶皮影戏、交通、纺织、农耕等实物或资料。内设办公室、陈列部、群工部、保卫科。出版有《丁村民俗丛谭》。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临汾市博物馆

位于临汾市尧都区鼓楼西街海子边大云禅寺(俗称铁佛寺),成立于1964年10月,隶属于临汾市文物局。铁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历代重修。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顶宝塔、藏经楼,另外还有南北配殿、厢房等,多为清代重建。占地1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主体建筑金顶宝塔高约30米,六层,铁铸佛头,应为唐代作品,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体量较大的铁佛像,是研究我国古代铸造工艺的珍贵资料。199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现有藏品1000余件,以汉代文物为主,类别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铜器中以汉、唐、金、宋各个时期的铜镜颇具特色。展厅面积约2000平方米,七个展室,举办有《文博苑书画瓷器收藏展》、《临汾历代文物精品集粹图片展》、《馆藏名人书画展》等陈列。内设办公室、保卫科、保管部、陈列部、群工部等机构。


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

位于吕梁市离石区龙凤南大街, 2002年10月19日正式开馆,隶属于吕梁市文物旅游局。博物馆占地面积2.6公顷,建筑面积736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现代建筑加仿汉装饰,仿汉阙大门。博物馆分地上二层和地下一层,由古墓展厅、汉画像石展厅、青铜器展厅、陶瓷器展厅、文物中心库及文物科研培训中心等几部分组成。馆藏文物2000余件,珍贵文物近200件,藏品中尤以吕梁离石马茂庄和柳林杨家坪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为重要收藏,此外还有出土于吕梁地区的商代方国青铜器和窑藏陶瓷器也是该馆的珍贵文物。博物馆一层为序厅和展厅,陈列有100余块汉画像石和40余件随葬器物;二层四个展厅,展出馆藏商周青铜器50余件和当地窑藏陶瓷器80余件;古墓厅设在地下,160平方米,复原离石发掘的两座东汉典型画像石墓;展厅总面积2700平方米。博物馆年接待观众2万余人次,各类学生1万余人次。内设办公室、后勤部、考古部、宣教部、保卫部、陈列部、保管部、资料室。200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河东博物馆

 位于运城市红旗路,筹建于1979年3月,原址在解州关帝庙,1986年10月1日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具有河东地方特色的博物馆,隶属于运城市文物局。博物馆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0655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总体布局分前后两部分,前为展览、办公区,后为生活区。主要建筑有古建门楼、东西厢房、碑廊、陈展大楼、藏品库及办公楼。前院有假山、水池、灌木、奇石,环境优美。古建门楼由原运城文庙明建敬一亭搬迁而来;15间碑廊陈列有历年征集的古代墓志和石雕、石刻,精品迭出,其中“龙门全景图”刻石将昔日龙门盛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博物馆库房面积200平方米,从河东大地上发掘、征集到各类藏品7000余件,珍贵文物250件,包括石器、骨器、陶瓷、青铜、玉器、漆器、雕塑、古钱、书画、刺绣、碑刻等,博物馆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近年来,引进和举办了《红岩魂》、《唐薛儆墓石椁及线刻艺术展》等各类展览,《关公文化展》于1997年赴台展出;《河东历代名碑精品展》荣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选提名奖。编印出版有《馆刊》、《运城地区历史沿革》、《运城地区名人名胜录》、《河东历代史选》、《河东文物揽胜》、《人、神、圣关公》等多部。在国内外出版的著作中收录和各级报刊上发表学术文章近百篇。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治市博物馆

位于长治市太行西街。1990年9月动工兴建新馆,1992年10月落成,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馆名。

    博物馆座北朝南,分为办公楼、文物陈列楼、古墓陈列厅等。文物陈列楼顶部伞状,上置一长6米,高2.5米,重7.5吨仿春秋战国铜车马,为该馆之标志。馆藏文物60000余件,包括青铜器、陶瓷器、玉器、书画、石刻、金银器等类别,珍贵文物1200余件,曾选调文物参加赴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地文物展览。馆藏文物以上党地区出土的明、清琉璃器,长治分水岭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北方瓷州窑系出土的宋、金瓷器富地方特色。

    馆内共设6个展厅,展厅面积5200平方米。有基本陈列“上党从来天下脊——长治古代文明展”,分石器、玉器、青铜器、陶器、瓷器五个单元,展出上自旧石器时代下止清代各类文物320件;专题陈列“长治历代古墓葬”,两个墓葬厅内陈列着14座原样搬迁复原的从东周至清各个时代的古墓室及随葬品;按出土原样陈列有“战国车马坑”展览;此外还举办过“长治地区历史文物精品展”、“上党地区名人书画展”等共计40余个大型展览。

    博物馆内设办公室、考古科、文物研究室、群工科、展览科、古建科等11个科室,下辖城隍庙文物管理所、炎帝纪念馆、观音堂文物管理所三个单位。建馆以来,出版有《上党历史名人》、《长治文物纪年》、《山西石刻总目•长治卷》、《上党文明之光》等。在国家级报刊发表科研论文及美术作品80余篇(幅),在省级报刊发表文章及作品50余篇(幅)。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

 位于太原市五一路小北门,筹建于1984年,1991年9月18日开馆,2000年增挂太原革命历史陈列馆的牌子,隶属于太原市文物局。旧址原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始建于1919年,是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育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后来成为继山西省立一中之后,山西革命活动的坚强堡垒之一,是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开展革命活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库房面积60平方米,馆藏文物1900余件,资料15000份,其中国民师范印制的10余种教科书、牺牲救国会员证、国民师范学校学生同学齿录等为该馆的重要收藏。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大小展厅14个,馆内陈列有“牺盟会陈列”、“山西新军陈列”、“国师学生用具陈列”、“山西革命传统教育陈列”、“中共太原地区斗争史陈列”等,还有1997年5月3日落成的彭真同志题词的“山西建团纪念碑”。开馆以来,接待观众近40万人次。

    纪念馆内设办公室、业务部、宣教部, 2001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观众5000人次。



晋祠博物馆

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晋祠镇,依托著名风景名胜晋祠园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隶属于太原市文物局。1952年成立山西晋祠古迹保养所,1990年更为现名。晋祠创建年代不详,最早见于《水经注》,是为纪念晋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堂,又名唐叔虞祠。晋祠以古建筑、雕塑、名泉、古木著称于世,祠内风景秀丽,建筑宏伟,殿宇林立,有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点缀于山光水色之间,古木葱郁,诗情画意。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01538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余平方米,开辟有傅山纪念馆、董寿平美术馆、晋溪书院、翰香馆等。

    晋祠博物馆库房面积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5000余件,包括陶瓷器、青铜器、木器、竹器、玉器、刺绣、书画、碑刻、古籍善本等。珍贵文物1600件,其中战国青铜器、唐华严经石幢、元青花刻花盖罐、山西地方名人如傅山、赵铁山、祁隽藻等之书画作品以及近现代折扇等是该馆的主要藏品。博物馆内设办公室、保管部、治安部、群工部及董寿平美术馆、傅山纪念馆等共12个部门。近年来举办的大型展览有“中日书法展览”、“董寿平美术作品展”、“晋阳文物精品展”、“清代帝后文化生活展”、“翰墨迎春——山西近代书画名家作品展”等。1997年9月19日——1997年12月20日,应日本国文字文化研究所邀请,晋祠博物馆提供展品50件/套在日本大阪、滋贺等地举办了“傅山书画展”。近年来,该馆相继出版了《晋祠碑碣》、《华严经石刻》、《太原文物》、《翰香馆法书》、《中国晋祠》、《晋祠之铭并序》、《晋祠(宋代)彩塑》等图书资料。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同市博物馆

位于大同市城区下寺坡街下华严寺内,建成于1959年,为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下华严寺占地面积13043平方米,建筑面积3420平方米。华严寺得名于佛教《华严经》,始建于辽,明代分为上下二寺。下华严寺主要建筑为薄迦教藏殿,是储藏佛教经典之处,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风格古朴庄严,是辽代典型的殿堂作品。殿内有辽塑佛、菩萨、弟子、天王等像,塑技高湛,为辽塑中之精品。大殿内墙排列有辽代重楼式藏经柜,与后窗上之天宫楼阁浑然一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主要通过考古发掘、调查征集、单位移交等渠道入藏,现有馆藏文物26000余件(套),种类包括铜器、陶瓷器、木器、金银器、石刻等,以及古籍善本、佛教经书近3万册,还有部分古生物化石。珍贵文物7000件;馆藏文物中以北魏时期的文物最具代表性。

    大同市博物馆展厅面积819平方米,目前布置有基本陈列“大同古代简史”,分“远古大同”、“西汉雁门郡”、“魏都平城”、“辽金西京”、“明代大同镇”五部分展出。近年来,先后举办了“馆藏历代碑刻展”、“馆藏珍贵文物展”、“明清瓷器展”等临时展览。该馆馆藏文物还多次参加了省和国家文物部门组织的赴意、美、日等国的文物展览。

    馆内现设有办公室、保管部、考古部、群工部、技术室、图书资料室、保卫股、财务股等部门。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东征纪念馆

位于山西省石楼县城,1991年中央批准建馆,1992年省计委批准立项,1993年8月正式动工修建,1996年5月5日建成开馆,总投资115万元,是一座全面反映红军东征历史的纪念馆,直属于山西省文物局。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主展馆分为序厅和四个展厅,布置有“红军东征”基本陈列,展出历史照片197幅,珍贵文物75件/套,文字图表70余份,全面再现1936年2月20日,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下,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渡河东征,在山西境内转战50余县,同蒋阎军队展开激战,历时75天,于5月5日回师陕北的历程。

    主展馆前有小号兵雕塑,主展馆后依山而建帆形纪念碑,江泽民同志题写碑名“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纪念碑”。纪念馆馆藏文物804件,史料328份,图片439张,题词596幅,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86件。开馆以来,先后举办了“祖国宝岛——台湾在我心中”、“澳门回归展”、“题词书画展”等展览。

    该馆内设办公室、宣教科、保卫科。独编、合编或提供资料编辑出版了《红军岁月》、《红军东征》、《红军东征纪念馆画册》等资料。1995年,建设中的纪念馆被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于太行老区、八路军的故乡——山西省武乡县城,1988年建成对外开放,直属山西省文物局,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史实(简称八路军纪念馆)的大型革命纪念馆,也是集教育、科研、收藏、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景区。到纪念馆交通便利,距太(原)长(治)高速公路武乡出口1公里、太(原)焦(作)铁路途经武乡县城,二○八国道、沁温红色旅游公路与周边景区相连。年接待观众80多万人次,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李长春、习近平、刘延东、刘云山、曾培炎、曾庆红以及杨尚昆、刘华清、宋平、陈锡联、李德生、秦基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被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宣部、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等国家六部委和山西省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山西省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山西省文明景区”等。

  纪念馆占地面积45万㎡,建筑面积1.9万㎡,馆区主要有7个参观游览点。

  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  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是我馆的基本陈列。200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莅临我馆视察工作,要求扩大规模、更新陈列,建成全国一流的革命纪念馆,将我馆的基本陈列内容从过去反映八路军在太行区抗战史,扩展到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的抗战史。2005年8月15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正式对外开放。

  《八路军抗战史》陈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八路军浴血抗战的光辉历程,引导观众了解八路军抗战的诸多历史文化层面,宣传老一代革命家的高尚情操、英雄业绩,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伟大的八路军精神。陈列展览获全国精品展览最高奖项-特别奖。

  《八路军抗战史》陈列,展陈面积8000平方米,展线长1450米,展出各类图片、图表609幅,文物1037件(套),艺术品43件,景观及多媒体展示12组,电动沙盘1组。陈列共分6部分、35个单元,其中:

  第一部分:日本全面侵华 八路军出师抗日

  第二部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创建抗日根据地

  第三部分:粉碎日军扫荡 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第四部分:战胜严重困难 坚持敌后抗战

  第五部分:进行局部反攻 恢复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第六部分:举行全面反攻 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陈列很好地处理了内容与形式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完美统一。其作法是:内容上采用编年与纪传两种体例相结合的方式,形式上合理采用声、光、电、雕塑、绘画、投影等现代展示手段,寓教于乐、生动感人。

  陈列主要有六个特点:

  1、是当前国内首次采用陈列展览方式,全面、系统展示八路军抗战业绩,展现八路军抗战史最新研究成果。内容设计突出表现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抗战和民族解放战争特色。

  2、陈展的形式设计突出陈展语言的生动、直观与“诗化”创意。创造性调动“空间语言”,运用图片、文物、背景墙、雕塑、绘画等各种展陈因子进行有机组合,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3、展出文物数量多、等级高,在国内革命纪念馆陈列中罕见。陈列共展出珍贵文物1037件(套),有318件(套)文物是首次面世,其中一级文物62件,二级文物41件,三级以上文物占总数的65%,具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感和说服力。文物陈列方面:展架、展具量身定做,独具特色、细腻生动。

  4、序厅设计打破传统惯用的表现手法,别具一格。正面是长达40米的大型主题浮雕,采用100多吨太行红花岗岩雕刻而成,刻画的黄河、太行山、长城等极具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在表现了八路军当年战斗环境的同时,也寓意中华民族面对外敌侵略,坚强不屈,含蓄深刻,耐人寻味。序厅两厢八根浮雕铜柱,以八个主题诠释八路军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寓意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5、第三、四展厅的副展线,是80米长“抗战文化墙”,集中展示了难得一见的抗战时期根据地军民创作的 298件文艺、文学及美术作品原件。观众在这里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抗战文化熏陶,构思巧妙,创意脱俗,是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精彩之笔。

  6、陈列主、副展线呼应,展示空间得到最佳利用,形成有意境、有物象,供人联想的展示环境和八路军抗战历史氛围。(参观《八路军抗战史》陈列约需两个小时)

[next]

  八路军将领组雕  八路军将领组雕是采用雕塑形式宣传、塑造八路军主要将领光辉形象的重要场所,坐落在八路军纪念馆院内中轴线上。雕塑由国内一流雕塑大师李象群教授主持完成,高3.5米、宽5米、长15米。是目前国内展示领袖人物形象方面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领袖组雕。内容设计符合八路军抗战史实,布局合理,气势宏大,艺术表现手法得当,实现了艺术性、政治性、科学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八路军将领组雕定名为“太行山”, 所表现的人物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界定,即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及下辖三师主要首长、建国后被授予元帅军衔(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刘伯承、徐向前、贺龙);另外,左权将军抗战时期任八路军总部副总参谋长,是抗战时期我党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邓小平同志抗战时期先后任八路军总部政治部副主任、一二九师政委、我党第二代领导核心,为此将他们两位特别列入组雕,共11人。

  窑洞战景观  窑洞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太行根据地人民在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实践中,创造发明出来的一种游击战术。太行山区多黄土丘陵,老百姓居住的窑洞多,将村落山寨里的窑洞进行挖掘连接对敌进行隐蔽性作战,顾名思义“窑洞战”。我馆在原窑洞战旧址基础上挖掘修复了一公里长模拟实战场景,内设会议室、储藏室、抢救室、指挥所、单人掩体、了望楼、陷阱、迷魂阵以及灶台、马槽出入口等设施,生动地再现了根据地军民利用窑洞与敌斗争的战争场面,观众身临其境,可亲身体验“窑洞战”拐三弯、设三关、楼上楼、天外天的奇观险境,亲身感受当年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英勇机智的战斗生活。(参观时间约需30分钟)

  八路雄风碑林  八路军纪念馆开馆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八路军将领、省军级上领导、社会知名人士等共300多位为八路军纪念馆的题词,为此,我馆将各位题词修建了8000㎡的石刻碑林。(参观时间约需30分钟)

  八路军抗战纪念碑  八路军八年抗战从4.7万人发展到102万人,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32万八路军将士为国捐躯,其中牺牲720多名正团以上领导。为纪念八路军丰功伟绩,弘扬八路精神,在馆区内凤凰山巅建有巍峨雄伟的“八路军抗战纪念碑”,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在此敬献花篮。(参观时间约需20分钟)

  百团大战半景画馆  百团大战半景画馆在国内第一次以半景画的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全景式再现了抗战时期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恢宏场面和壮烈情景。油画面积400㎡,仿真置景面积480㎡,突出表现了攻克娘子关的战斗场面。观众置身其中可体验百团大战战争氛围,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憾,并从中汲取到八路军将士为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伟大抗战精神。(参观时间20分钟)

  临时展览馆  为配合宣传党的中心工作,结合重大纪念、节庆活动,我馆不定期、不间断在此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展馆面积1000㎡,展线450m。

  纪念馆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服务到位,有会议室、报告厅、演艺厅、入党入团活动场所设施对社会服务。常年举办报告会、流动展览、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深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报告会  我馆经常组织讲解员深入机关厂矿、部队院校,举办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专题报告会,这是我馆变静态宣传为动态宣传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流动展览  多年来我馆先后策划了《太行精神光耀千秋》、《八路军总部在太行》、《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萌芽在太行山上》、《八路军文艺工作掠影》、《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巡礼》、《港澳台同胞与八路军抗战》、《海外华侨与八路军抗战》、《国际友人与八路军抗战》等专题展览,部分展览专程赴全国各地巡回展出,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文艺演出  我馆1990年组建了八路军精神宣讲艺术团,深入部队机关、厂矿院校,通过歌舞、相声、小品、演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层面宣传八路精神,受到广大观众好评,被誉为“活跃在太行山上的文艺轻骑兵”。

  网络教育  我馆1994年开辟“八路军纪念馆网站”,精心设计网页,策划宣传内容,并与全国50多个大型纪念馆、博物馆友情链接,建立“中国八路军联盟网”站竭诚为全国广大观众和网友服务。

  研究出版  不断挖掘研究八路军抗战史,我馆目前已出版《八路军抗战简史》、《八路军将领故事》、《八路军抗战史陈列解说词》、《馆藏精品文物故事》、《八路军总部》等20多部图书及其它宣传资料,供广大观众阅读。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位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起凤街纯阳宫内,成立于2003年10月10日,直属于山西省文物局。纯阳宫,元代名“玄都万寿宫”,后更名“纯阳宫”,俗名吕祖庙,原为供奉吕洞宾的庙宇,因吕洞宾道号纯阳子,故名。创建年代不详,另说创建于宋末的张奉先,据记载元代道教全真派弟子宋德芳曾主持过此宫;明万历25年(1597年),晋藩王朱新、朱邦祚、范朝引等在旧址上重新规划布局,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建;清乾隆时,郡守郭晋及太谷人范朝升先后出资再扩建。嘉庆年间道士高炼昌主持,又在后院窑洞项上筑巍阁三层。民国三十二年由张秀山逢群广集券金,首义街全体绅商集资,纯阳宫马外真住持对宫内进行大规模整修。新中国成立后增建假山、关公亭及碑廊二十楹,始成现在规模。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五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四柱三楼式木质牌坊、硬山顶式原宫门、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灵宝洞、潜真洞、玉皇阁等。四周建配房及砖券窑洞,宫内总计殿堂70余间。后两院为楼阁式建筑,高低错落,曲折回旋。既是道教宫观,又有古典园林建筑特色,突破了北方官式建筑布局宏大、庄重风格,整体布局紧凑,高低错落,曲折回旋,组合巧妙。明朱求桂诗“嚣尘不到处,碧洞可栖霞”,极赞其景色之美。199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馆收藏文物以历代佛教造像为重点,展厅面积800平方米,20余间展室,布置有“石刻艺术展”,展出从汉到清的石刻造像;“道教文物展”,展出道教雕塑,从一个侧面介绍道教发展史;“沧海遗珍展”,展出1970年代太原铜厂拣选青铜器珍品;“陶瓷艺术展”,展出历代馆藏陶瓷器。艺术馆人员编制45人,研究馆员1人;内设办公室、陈列展览部、藏品保管部、安全保卫部、经济开发部等机构。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

位于太原市文庙巷文庙内,成立于2003年10月10日,直属于山西省文物局。文庙建于清光绪8年(1882年),占地31000平方米,现中轴线基本保留了文庙原有建筑格局,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六角亭、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和崇圣祠,前后三进院, 199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展区面积18000平方米。东、西21间及大成殿具备举办大型展览的条件。全年展览频繁,2004年共举办各类文物、书画、图片、模型等展览21个,特别是“傅山书法精品展暨日本著名书法家作品展”、“秦晋国画联展”、“大型航天航空模型展”、“李克仁草书展”等在省城太原引起极大关注和广泛好评。2005年春节期间,该馆举办了 “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大型民俗风情活动”,邀请民间匠师现场表演展示,为省城春节增添亮色。2007年完成基本陈列“千秋孔子展”。

    馆内拥有250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可据不同质地文物的不同需要,进行人工温、湿度监测,为收藏和保管各类文物提供了良好的保护环境。博物馆定编36人,内设办公室、保管部、陈列部、宣教部、开发部、保卫科等部门。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西博物院

位于太原市滨河西路,直属于山西省文物局,副厅级建制。前身为山西省博物馆,是我国建馆时间较早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之一。1992年7月30日成立山西省博物馆新馆筹建处,2001年8月10日举行新馆建设奠基仪式, 2005年1月8日,新馆建成并举行预展仪式,新馆命名为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总投资3.1亿元,是我国新建成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之一,为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建国以来山西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

    博物院占地面积168亩,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平方米,库区面积12000平方米。由主楼和四座角楼构成主体建筑,主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象征丰收吉祥;四座角楼分别为临时展厅、多功能报告厅、文研楼和行政楼。博物院保藏了社会征集、捐赠和出土文物共计10余万件,包括反映史前文化、夏文化、殷商北部的方国文化、晋文化、北朝民族融合文化、宋金戏曲文化、明清晋商文化的文物精品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三大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文物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珍贵文物。一级文物400余件。其中,以龙形觥为代表的反映方国文化的青铜器组、晋国铸铜器、侯马盟书、北朝造像、宋金山西窑烧制瓷器、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明代水陆画、明清晋商文物及民间艺术品、抗战文物等为国内重要的收藏品。馆藏文物曾赴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等地展出。博物院举办有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圣地佛光”、“戏曲故乡”、“晋商雄风”七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五个艺术专题共12个专题组成的大型展览,成为集中展示山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窗口。山西博物院拥有现代化的观众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其空间和设施不仅能满足基本陈列和临时展出,还可以举办大型国际展览和学术会议。

    博物院核定人员编制全额100人,差额200人。内设办公室、陈列展览部、保管部、公众服务部、学术研究部、科技保护部、信息网络部、经营开发部、安全保卫处、人力资源处、公共关系处等10余个部门。以前山西省博物馆出版有《山西石刻艺术》、《右玉宝宁寺水陆画》、《山西出土文物》、《山西馆藏文物•青铜器卷》、《山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山西省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选》、《山西省博物馆80年》等图书资料。为配合新博物院建成开展,出版有《山西博物院珍粹》。200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版权所有:山西省明道文物保护基金会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千峰南路81号 邮编:0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