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保学苑
太符观(一)
发布时间:2023/5/19 11:58:06 来源: 吕梁综合广播

1'.jpg

太符观简介:

太符观位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上庙村,座北朝南,二进院落,占地面积8875平方米,为一处道教庙宇,创建年代不晚于金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明、清时期屡有修葺。原先观内有戏台、钟楼、鼓楼、关帝殿、二郎神殿、紫薇阁、牌楼、道士院等建筑,布局紧凑。现存正殿、东西配殿、山门、西窑洞古建筑,紫薇阁为2013年复原修建,东窑洞五孔为2017年复原修建,是一处理想的道教圣地。太符观的主要特色是它有品位高超的建筑群体,有线条优美的彩塑和令人叫绝的悬塑,还有精美绝仑的壁画以及翔实丰富的碑碣,它包含了丰富的道教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美术作品。多年以来它吸引了许多建筑、美术、文物、文化艺术届的专家学者到此参观考察。太符观先后于19655月被山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6月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符观:太,为太极之意,意为至高无尚的宇宙本源实体;符,为符命之意,意为天道运行的规律和显示其运行规律的符号和文字。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这就是“符”。观,为道教祭祀供奉神灵和做法事的场所。

2'.jpg

太符观道教文化的四大特点:

独特性:供奉的神灵组合在全国比较独特,玉皇大帝、后土圣母、关公等诸神合祀一庙的神观组合,表现了同主流道教的同化和顺应现象,另一方面又呈现出自发性的神灵组合。

稀有性:两侧配殿大于正殿的设计,打破了庙宇建筑的惯例,实为罕见。西配殿将五岳山神同四渎河神供奉于一殿,诸神各司其职,合署办公。

民俗性:东配殿供奉的是后土圣母女神和八位世俗女神,人们从生至死所需求的愿望均可对号求之;其它各殿或求官或求财或保平安,均可对应求之,显示了民众拜神的现实要求和选择。

神秘性:三万人求药太符观、孝义村的来历、抗日期间华国锋避难太符观等传说故事更增加了其神秘性。

太符观的文物价值:历史、艺术、科学和利用价值。

 正殿内壁画为三百六十五日值日神君《朝元图》,每组画旁列有榜题,为研究道教神系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可贵的参考资料。

 各殿内的彩塑、壁画、悬塑、盘龙等文物,保存完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故事生动,活灵活现,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

 正殿的建筑形制、手法和风格,具有明显的宋金建筑特征,结构朴实、用材粗硕,比清代建筑更具有实用性。这里墙上的砖又扁又宽,砖与砖之间没有用泥垒在一起,而是用磨砖合缝的手法建造,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3.jpg

在全国各地供奉玉皇大帝的庙宇有很多,有的叫玉皇阁、有的叫玉皇观等等,但叫太符观的就只有汾阳杏花村这一处。

说起汾阳太符观,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流传于民间的奇妙故事。相传在太符观建成以后,方圆几十里的村民经常来观里上香,路遇后难免互相打招呼,皆答曰“上庙来”。慢慢地,太符观周围就有了人家居住,渐渐形成了村落,这个村也就被人们称为“上庙”村。

3'.jpg

唐代经幢

上图这根形制奇特的石柱,它叫经幢,上面刻制的内容为《金刚般若波罗经》,也就是《金刚经》,在经幢上刻制《金刚经》很少见,它是唐开元七年的文物,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幢本是佛教法物,放在道观中是不合体例的,所以把它放置在观外,但太符观作为文物管理所,有收藏和保护文物的责任,所以在1976年大修的时候,就收存了很多有价值的可移动文物,成为汾阳又一处文物集中之所,里面收藏文物很多。

4'.jpg

太符观山门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座十分罕见的形制奇特的门,依山而建,建筑学上称它为牌坊式山门,牌坊作为一种中华民族建筑形式,一定为大家所习见,它又叫牌楼,一般立于寺庙之前或街口,是一种标志性建筑,而在此处却赋予了它很强的实用性。用砖墙(束腰形状)取代木柱,整个体积缩小,具有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整个山门为七檐四柱三门式,以正门为例,这种形式的顶式叫悬山造,在封建等级中是宫廷、寺庙、民居通用的。大家看它的斗拱,精巧细致,为什么叫斗拱呢?是因为下面为斗的形状,上部为弧形,就像老人的背一样成拱形,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门是传统的板门,装有门钉和辅首,为了打破牌坊结构的简单形式,古人又特在门外侧建筑两处影壁,形成外撇八字式,和整个建筑浑然一体,更富凝重感。整个山门最具有价值的要数两条黄绿彩琉璃团龙,为双龙戏珠图案,两条团龙张牙舞爪,你争我抢,虬屈有力,呼之欲出,好不热闹。两个团龙各不相同,左侧的莲花是盛开的,右侧的莲花是花蕾,说明右侧时间在前,左侧团龙张口的在下,右侧团龙张口的在上,在大同中又有不同,明代是中国琉璃制品烧造史上的最高峰,有很高的成就,目前的技术都难以与之匹敌,无疑这两条团龙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水平。

6.jpg

玻璃团龙

7'.jpg

8'.jpg

正殿—昊天玉皇上帝正殿门前的一对狮子

这对铁狮子是明代正德五年(公元1510)的文物,做工精制维妙维肖寓意深远。左边的这个狮子,是张口的,是公狮,趾高气扬目空一切的傲慢神态,他爪下抓着的是象征权力和金钱的绣球,张口表示招财,他背上鬓发是四层;右面的这只是母狮,口是闭着的,寓意女人少说话家庭就平安,闭口代表纳财,她的鬓发是三层,比公狮少一层,说明古代讲究男尊女卑,她怀抱三只小狮子,寓意操持家务、抚养子女,这是女人的职责。

11'.jpg

《太符观创建醮坛记》嵌石

在正殿正立面外侧墙壁上,嵌一方石碣——《太符观创建醮坛记》,记载了金承安五年(1200年)在此兴建醮坛的过程。由此可见至这一年,太符观大殿即已存在。根据此石碣和现存建筑结构等信息综合分析,可判断此殿为金代建筑。

12'.jpg

昊天玉皇上帝

昊天殿里面包括玉皇大帝在内的7尊塑像,是太符观最具价值的代表,特别是玉皇大帝左右的两位侍女像,完全可以和晋祠的侍女像媲美。

13'.jpg

所有塑像的眼睛,无论你在哪个方向,都始终是与你对视。台基上的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琉璃瓦剪边。平面方形,当心间为板门,次间为直棱窗。大殿为金代木构,全用斗拱、卯榫、柱檐等木构建筑,有“墙倒屋不塌”特性。墙体下围用砖全部为磨砖合缝,砖缝很细。大殿内塑像、壁画、悬塑俱全,当中木龛内玉皇大帝坐像居中,左右是侍臣四人,侍女二人立像。从创作手法上看,侍女像更为自然生动,接近日常人的妆容;值得关注的是,侍臣像均为左衽,应有金时服饰风格;梁柱上四条威猛的盘龙悬塑护卫玉帝。  殿内塑像据碳十四测定应为1256年正负100年作品,后代有重装。壁画应是明清以来历代维修作品,和东西配殿的塑像壁画同期。

14'.jpg

三百六十五日值日星君朝元图

殿宇大量的壁画、泥塑、悬塑,包含了丰富的道教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美术作品。太符观作为道教做法祀神的场所,虽经沧桑,仍保存这么多的文物,实为珍贵。是山西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西众多的宗教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山墙壁画神明分上中下三列,每组神灵均有题榜,可看到“大罗元始天尊”、“灵宝元帅真君”等字样。壁画中的人物均为道教诸神,执掌天上人间之事。这是一组系统的道教壁画,叫做"三百六十五日值日星君朝元图",一年365天,每天都有一组神尊下界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百姓疾苦,回来向玉帝禀报。在东山墙壁画上还绘有一组“制药醉酒祖神众”图,反映了太符观与当时当地杏花村酿酒相融合,揭示了杏花村人在制药醉酒神的疪佑下,以酿酒为业,安居祥和。同时,太符观朝元图壁画记载了明代道教诸神谱系,全国仅有,为研究道教神仙发展研究提供了佐证。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版权所有:山西省明道文物保护基金会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千峰南路81号 邮编:0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