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保学苑
《赵城金藏》始末记(六)
发布时间:2023/5/19 14:40:24 来源: 张崇发

《赵城金藏》始末记

目    次

一、来历

中外高僧数代辛苦,精心翻译西域经

积少成多集中编纂,终成佛教大经典

二、雕印

平民女子毅然断臂,募款刻经三十载

晋南百姓舍财捐物,万民资助成壮举

三、发现

范成和尚深入民间,访求丢失零散经

蒋氏唯心冒险渡河,全为雕印始末考

四、抢运

赵城县委奉命护宝,发动群众运公粮

八路战士神出鬼没,挫败日寇抢经计

五、护理

太岳行署爱经如命,炮火声中藏国宝

大学教师精心照看,积劳成疾吐鲜血

六、修复

北图领导抽调名匠,全力以赴裱藏经

洋洋千卷工程浩繁,四人苦战整十年

七、珍藏

文化革命大破四旧,赵城金藏均完好

善本库里制度严密,片纸只字皆无恙

2.jpg

六、修复

北图领导寻找名匠,全力以赴裱藏经

洋洋千卷工程浩繁,四人苦战整十年

1949514日,北平图书馆对《赵城金藏》组织了一次小型“择优展览”,并召开了座谈会,出席者有杨秀峰、晁哲甫、孙文淑、于力、范文澜、马衡、向达、周淑迦、巨赞、韩寿萱、季羡林、王重民、赵万里、张文教、程德清、王冶秋等。赵万里报告《赵城金藏》的源流和价值,张文教报告艰苦守经及运送经过,范文澜报告共产党重视遗产的情况。参加座谈会的领导、专家,对古老文物尤为喜爱;但对那些已经残破而不能拿出来展出的经卷,也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希望能早日得到修复。晁哲甫要北平图书馆作出预算,如何修复《赵城金藏》。

1.jpg

1949年5月22日,《人民日报》首次报道《赵城金藏》。记者写“8名战士付出了生命代价”,失实。抢运经卷时,未放一枪,未死一人!

修复这样一部洋洋数千卷的800年古物,对于刚刚回到人民怀抱的北平图书馆来说,谈何容易!但北平图书馆的领导,面对困难并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1949年,他们在工匠缺乏和情况下,先让本馆裱糊组的肖顺华同志负责揭裱。肖顺华是专门从事修裱善本的,突然让他裱经卷,一无工具,二不顺手,裱了几卷就停下来了。不久,馆里就从琉璃厂请了专门揭裱字画的李世尧师傅。李师傅一个人干了一年多,觉得工程量太大,自己力不从心,辞职走了。1954年,北京图书馆领导赶紧从北京琉璃厂文艺山房裱店,请了一位具有十五、六年艺龄,但年岁却不大的揭裱能手韩魁占,让他承担起《赵城金藏》的修复工作。

2.jpg

肖顺华(前) (王孝摄于1982年)

3.jpg

韩魁占  (王孝摄于1982年)

4.jpg

5.jpg

未修复的残损经卷

韩魁占,这个来自河北深县的青年人,15岁便在北京著名的裱画店玉池山房学徒。揭裱《赵城金藏》这样浩繁而残旧的经卷,正是显示并进一步提高他的手艺的大好机会。他高高兴兴挑起了这付重担。到了北平图书馆,看到这么多箱经卷,他粗粗做了一番估计:数量大暂且不说,残破程度严重,那可是罕见的--有的腐烂成了棉絮状,完全失去了纸型;有的被挤压成棍状,硬梆梆的,极难剥开;有的能勉强解开,但一解开就“冒烟”、掉纸片。这种活,如果仅一人揭裱,天天不休息,早晚都加班,得干七、八十年。对于韩魁占来说,这就意味着:直到进棺材也干不完。

当时,韩魁占心想:我能拯救国宝,苦累一辈子,也值!他丝毫没有被困难吓住 ,一门心思全放到了《赵城金藏》上。他天天伏在裱糊案上,找窍门,创新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为了把棍状的经卷剥开,他先把经卷放到笼屉上蒸,使经卷浸上潮气,自然松动;有的见效,有的不见效。后来,他就改用清水浸泡,浸透后再凉成半湿不干的样子,然后一层一层地揭下。对于粘成一团的经卷,他先用小喷壶喷湿,然后用针尖小心地去挑,细致得真像绣花一样。对于这些难度大的经卷,他边揭边裱,一卷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如此缓慢速度,常常使他产生急燥情绪。但人民的重托又每每使他心平气和。

不过,他的急燥,是为祖国的文化事业而急,是为人民而急。这种急燥,促使领导很快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增人,必须加速!

6.jpg

1956年,明智的北京图书馆领导,又从外面调了3位揭裱师傅:张万元、徐朝彝、张永清。他们都是北京琉璃厂有名的揭裱店的匠人,一位是“二友山房”的,一位是“宛委山房”的,一名是“大树斋”的。从此,韩魁占有了新伙伴,个人结成一个整体,取长补短,共同研究。他们对每一卷经都编号、写签、登记,然后制定每月计划,开展比学赶帮活动。为国家抢救珍宝的高度责任感,驱使着每个人,使他们日日超定额,月月超计划。这样,《赵城金藏》的修复工作,大大加快了进程。难裱的经卷,逐渐由一个月降到半个月;好裱的一天就是一卷。经过4位高师的10年苦战,到了1964年,洋洋4400多卷古经,全部修复完好。

7.jpg

陈毅副总理

值得记叙的是,在4位高师全力以赴揭裱《赵城金藏》期间,敬爱的陈毅副总理和文化部负责人齐燕铭、郑振铎等同志,曾特意来到北京图书馆揭裱工作间视察、指导。在善本部主任赵万里的陪同下,陈毅副总理关心地询问揭裱组长肖顺华及韩魁占等人:进度如何?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国家解决?并指示他们:一定要把这部稀世之珍、举国之宝修裱好。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常常成为韩魁占等人的动力。

8.jpg

巨赞法师

还应当记叙的是,1949年,修裱刚刚开始的时候,全国佛教界知名人士、《现代佛学》杂志的负责人巨赞法师,也为《赵城金藏》出过力。当时,北平图书馆缺乏质量较高的广西绵纸。这种纸颜色发黄,与《赵城金藏》的颜色一致,而且拉力、韧劲都很大,没有它,《赵城金藏》几乎就无法揭裱。巨赞法师在参加514日的《赵城金藏》座谈会上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八路军、游击队能舍生忘死抢运佛经,自己是佛教界人士,更应倾全力援助。便当即向参加会议的国家文物局长王冶秋同志表示:“裱《赵城金藏》的广西绵纸由我筹办!”事后,巨赞便找到李济深先生研究此事。李济深是广西人,又是佛教徒,非常愿意从中出力。他们便给广西、广东佛教界写信,请佛教徒募捐,然后用募捐的钱,在广西买了数万张绵纸,直接寄给了北平图书馆。1982424日,笔者访问巨赞法师时,巨赞谦逊地说:“多亏李济深先生了!我是微不足道的。”

9.jpg

北京图书馆善本部  (王孝摄于1982年)

10.jpg

11.jpg

修复后的《赵城金藏》  (王孝摄于1982年)

(未完,待续七)


 8.jpg

作者简介张崇发,男,78岁,山西河津市杨家巷村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老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获得者,主任记者,国家一级编剧,资深旅游文化研究人员,从事新闻写作20年,从事旅游文化研究20年,出版《中华名胜古迹趣闻录》(上下册)、《中华名胜古迹传说》(上下册)、《董其武将军传奇人生》(上下册)等书20多部。


版权所有:山西省明道文物保护基金会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千峰南路81号 邮编:0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