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保学苑
《赵城金藏》始末记(二)
发布时间:2023/5/19 14:19:47 来源: 张崇发

《赵城金藏》始末记

目    次

一、来历

中外高僧数代辛苦,精心翻译西域经

积少成多集中编纂,终成佛教大经典

二、雕印

平民女子毅然断臂,募款刻经三十载

晋南百姓舍财捐物,万民资助成壮举 

三、发现

范成和尚深入民间,访求丢失零散经

蒋氏唯心冒险渡河,全为雕印始末考

四、抢运

赵城县委奉命护宝,发动群众运公粮

八路战士神出鬼没,挫败日寇抢经计

五、护理

太岳行署爱经如命,炮火声中藏国宝

大学教师精心照看,积劳成疾吐鲜血

六、修复

北图领导抽调名匠,全力以赴裱藏经

洋洋千卷工程浩繁,四人苦战整十年

七、珍藏

文化革命大破四旧,赵城金藏均完好

善本库里制度严密,片纸只字皆无恙

 

二、雕印

平民女子毅然断臂,募款刻经三十载

晋南百姓舍财捐物,万民资助成壮举

金朝雕印《大藏经》的发起者,是谁呢?

经考证,是一名平民女子,名叫崔法珍。

崔法珍,潞州(今山西长治)人,父名崔进。为了表示自己刻经的决心,她毅然断去一只臂膀,并坚持募刻30年,终成大事。《刻藏缘起》上有这样的记载:“昔有女子崔法珍,断臂募刻藏经,三十年始就绪。”完刻之后,崔法珍正式受戒出家,并得到皇帝的嘉奖。金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皇帝“命圣安寺设坛为法珍受戒为比丘尼。二十三年赐‘紫衣宏教大师’,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立碑石。(注6

1.jpg

崔法珍雕印《大藏经》的地方,在山西解州(在今运城市)天宁寺,又名静林寺,在解州西20里中条山阴。唐乾宁中(公元894--898年)名“妙觉寺”,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改名“静林山天宁寺”。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宋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及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相继重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拆毁。崔法珍在天宁寺作住持时,寺院“峻宇嵯峨,散彩流霞”,为“解州八景”之一。每季度设斋大会之际,“环千里之内外,衣冠士女,云集幅辏,名人学士,咏诗吟赋,盛极一时”。当时,崔法珍网罗门徒3000余众,“声振天下,如雷霆,如何汉”。

但是,这位为传播祖国古代文化而作出重大贡献的女子崔法珍,在《赵城金藏》的题跋中,却没有刻自己的名字。正因为如此,1934年,南京支那内学院的蒋唯心先生闻讯奔赴广胜寺考察这部经书时,“遍览广胜寺大藏题跋,无论原刻补雕,皆不见发起者之为谁氏。”于是,蒋唯心感慨万千,写道:“此藏卷轴之富,工事之巨,原刻历三十载星霜,补雕劳十余路众僧,创此伟业者,宁遂湮没不彰乎?理决其不然也。”(注7

2.jpg

当今静林寺

3.jpg

不过,最感人而又最值得一说的,是晋南各县的老百姓。他们在崔法珍断臂精神的感动下,纷纷自觉应募,表现了极为可贵的品德。他们当中,“有资产者,每以一人输财至数千贯,刻经至数十卷。无余蓄者,则施树、施骡、施布,倾其所有。”甚至“有破产鬻儿应之者”(注8)。如:解州夏县如古乡赵村一个名叫王德的人,和他的妻子共同“施钱二千余贯”;绛州太平县的吴翼,“镂雕地藏十轮经一部一十卷”;解州安邑县三路李村的马福昌和其弟小马金,“同发愿心,舍自己家生骡一头,施与本寺雕大藏经七卷”;万泉县一村民“施梨树”;住在明教坊的一位王氏“施布雕经”(注9)。

从《赵城金藏》各卷的末记中可以看出,以年代先后而论,雕印最早的是皇统九年,最迟的是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前后约30年。

4.jpg

当时积极参加募捐的,首先是河津县(皇统九年,河津县第四都西毋村刻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然后,由河津过禹门黄河渡口,传入陕西西部的白水、毗沙镇和蒲城。随后又由秦西折入晋南的太平、解州、夏县、安邑诸地。正隆年(11571161年)以后,以解州为中心,遍及所属安邑、夏县、芮城、平陆,同时有潞州的长子、翼城、临汾,及万泉、荣河、猗氏等县。

上述情况说明,《赵城金藏》在平民女子崔法珍的倡导下,募刻始终以晋南为中心,施主始终以村民为主体。笔者作为一名晋南人(河津县)在800多年后的今天,读到故乡前辈父老们的动人事迹,倍觉自豪和骄傲!

(未完,待续三~ ~七)

 

8.jpg

作者简介张崇发,男,78岁,山西河津市杨家巷村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老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获得者,主任记者,国家一级编剧,资深旅游文化研究人员,从事新闻写作20年,从事旅游文化研究20年,出版《中华名胜古迹趣闻录》(上下册)、《中华名胜古迹传说》(上下册)、《董其武将军传奇人生》(上下册)等书20多部。


版权所有:山西省明道文物保护基金会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千峰南路81号 邮编:0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