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行业新闻
省“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7-4-19 15:14:25 来源: 山西省政府门户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晋政办发〔2017〕1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3月11日

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我省丰富的文物资源,推进我省文物保护事业繁荣发展,省政府决定启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解放思想,充分认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省是文物大省,文物资源丰厚,保护任务繁重,拓展利用空间广阔。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丰富的文物资源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提出更高要求。文物自然损毁甚至灭失的危险进一步加大,文物遭破坏、盗掘的问题屡有发生,文物利用不足和利用不当并存。面对繁重的文物保护工作任务和拓展利用的实际需求,仅靠各级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我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势头初显,给我省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尤其是万科集团实施的芮城广仁王庙环境整治工程,不仅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崭新理念,也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动员群众,调动社会各界力量进行多元投资、多方保护,合理利用,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解决文物保护面临的各种困难,才能使我省宝贵的文物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二、明确目标,形成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

各市、县人民政府要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积极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企业家、国际组织、社会热心人士、当地居民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来。文物所有人应履行文物保护责任,鼓励文物所有人在不具备保护利用能力的情况下交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利用。要坚持“文物保护全民参与、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理念,通过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吸引社会力量通过文物修缮、创设博物馆、捐赠、看护巡查、展示利用、文化创意、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通过进一步加大文物法律法规宣传和文物知识普及的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关心、支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意识;通过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职责和义务,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行为。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我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营造“众心护、众手搭、众人助”的全民参与文物保护氛围,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真正让文物“活”起来,为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三、把握原则,确保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有序开展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注重发挥文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坚持依法合规的原则。严格遵守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科学保护,适度利用,切实加强监管,注重规范。

坚持投入、受益统一的原则。谁投资,谁受益,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坚持自愿的原则。通过积极宣传文物保护的意义,增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自觉性。

四、多措并举,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引向深入

(一)实施文明守望“众手搭”项目,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要不断创新宣传方法,充分运用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号、电视、报纸等媒体,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灿烂瑰宝的意识,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点子出点子的文物保护利用合力。要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信息平台,宣传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各类信息。开设“山西文物局”微信公众号,继续利用《山西晚报》“全民护宝”专栏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各市、县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服务信息,除在当地公布外,也可通过山西文物网、“山西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进行公布。

(二)实施文物建筑“巨手擎”项目,推进文物建筑认领认养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通过出资修缮、认领认养等方式,参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行政部门要选择一批适合社会力量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项目,遴选热爱文物保护事业、经济实力强、社会信誉高的申请者,签订认领认养协议,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在一定年限内给予认领认养者使用权、经营权。经整体维修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可以辟为文化旅游场所、博物馆、纪念馆和其他文化教育场所、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场所,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各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行政部门应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文物认领认养信息服务平台,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适合社会力量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在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公布,供社会力量参与者选择认领认养。公布的信息应包括项目名称、保护要求、经费需求、利用要求以及参与的具体途径、方式和程序等内容。同时,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投资人的保护、管理能力和修缮队伍的技能。

举办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启动仪式。总结推广山西凯嘉集团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推进张壁古堡文物保护、盘活旅游资源的经验。

(三)实施流散文物“妙手集”项目,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创设工作。积极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创办特色博物馆、纪念馆,充分发挥其展示、研究、教育功能,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行政部门要对博物馆创设加以引导,在展陈上提供业务指导,采取“以奖代补”等办法给予支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收集、收藏社会流散的传统文物、红色文物以及文物建筑构件等,大力表彰奖励文物收藏者向国有博物馆捐赠文物的行为。各级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要积极为民间收藏者提供展示平台,整合国有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资源,举办主题展览,努力让文物“活”起来。近期,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晋商博物馆建设提供藏品、展品。

(四)实施文化产品“巧手创”项目,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鼓励具备条件的国有、非国有文化文物单位依托文物资源,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突出山西文化和特色,打造一批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文创精品和有影响力的文创企业。各文博单位要积极向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文物资源、信息,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创立、技术监制等相关工作。省文物局要与有关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依托文物资源开展山西文化元素、符号推荐评选活动,举办文创产品设计比赛,推进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五)实施文物安全“千手护”工程,推进社会力量参与文物日常养护和看护工作。鼓励城乡居(村)民通过日常养护、看护巡查等方式参与保护文物,努力形成当地群众、文物保护员与文物部门一起保护文物的合力。对参与文物日常养护、看护巡查的人员要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要通过签订共建协议的方式,组织机关、学校、工厂与附近无人看管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结对子”,协助文物部门开展定期协防巡查、宣传讲解等。总结推广中北大学与崛围山文管所开展窦大夫祠、净因寺、多福寺共建保护活动的经验。长城沿线的市、县要组织开展“长城守护神”活动,加大对长城的看护巡查力度,确保境内长城安全。组织长城沿线市、县开展“长城保护公开课”活动,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对长城的保护意识。2017年在偏关县举行山西省“长城保护公开课”主场活动。

(六)实施文物宣传“小手托”项目,培养青少年对文物保护的兴趣和爱好。建立青少年文物保护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继续探索文物保护进校园、进课堂的新途径,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理念,举办多样化的文物保护知识讲座,开展寓教于乐的历史文化体验活动。每个文博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开展“红色文化代代传”活动,组织青少年踏访红色足迹,追忆红色经典,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举办“长征与东征”主题展,在太原等地学校展出。组织编写一批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文物保护宣传资料作为青少年的参考读物。鼓励青少年参加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普及文物保护知识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对文物保护的兴趣和认识。进一步办好山西博物院的“晋界讲坛”、“山西文博志愿者之家”的“山西文博志愿者公益讲堂”和山西当代儒学会举办的“国学大讲堂”,让听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七)实施文物保护“顺手帮”项目,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引导热爱文物保护事业的社会团体或个人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发现和帮助解决文物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充实壮大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积极组织文物保护志愿者参与文物看护巡查、文物法律法规宣传、文物知识讲解和普及等工作。对举报或协助侦破文物违法案件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组织大中专院校青年学生利用暑假期间到西山文化带开展调研、宣传和志愿讲解服务活动。

(八)实施文物追索“联手助”项目,促进被盗和流失文物的回归。要积极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让流失的文物物归其主,回归原位,使其在“原产地”发挥更大作用。对流失海外的文物,要充分运用文物保护国际公约和外交渠道进行依法追索,不能追索的重要文物予以回购,鼓励海外华人华侨、民间机构捐赠流失文物。对文物被盗案件,各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大侦破力度,并及时将查获的文物、文物建筑构件移交相关文物部门或者其所有人。举办台湾中台禅寺世界佛陀艺术博物馆捐赠的“榆社邓峪石塔回归入藏仪式”

(九)实施文物交流“携手援”项目,促进文物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开阔视野,积极开展与兄弟省市以及友好国家、国际文化组织和文物保护机构、海外社团在科技保护、理论研究、业务培训、文物展览和宣传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吸收文物保护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升我省文物保护工作水平。与美国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天龙山石窟造像数字复原巡展”项目。

五、健全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保障

(一)创新参与机制。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探索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多措并举,引导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依法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物保护工作;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文物风险保障产品,“以险养险”,为文物保护提供风险保障。

(二)设立文物保护利用基金、资金。积极探索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文物保护利用基金,用于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的模式,实现文物保护利用和金融企业社会经济效益双赢。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统筹使用财政文物保护资金,对社会力量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三)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监管机制。要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监管,确保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二是建立评估机制。要组织多方面人士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社会力量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工程进行评估,并组织专门研讨和经验交流。三是建立退出机制。对于不能继续胜任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或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出现重大纰漏的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予以劝退,确保文物合理适度利用。

(四)建立动员激励机制。各市、县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提供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要大力宣传在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并通过授予荣誉称号、奖状、证书和树立功德碑,将典型人物及其事迹载入地方志等多种形式给予表彰。定期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专题交流活动,推广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经验。适时组织“山西省社会力量保护利用文物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法律体系

各市、县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论事日程,不断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内容、方式和途径。要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制定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经验,制定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专项法规,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山西省明道文物保护基金会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千峰南路81号 邮编:030024